王峰:我隐隐感觉到,公链下一步竞争的入围者们大都来自华人。有硅谷的朋友告诉我,这一波区块链创业者,估计有超过一半以上是来自硅谷大公司的华人,这个比例远远高于互联网时代的硅谷华人从业者比重。您认为,龙的传人会成为下一轮公链竞争,乃至区块链行业的主导力量吗?随着区块链在国内及海外华人社区的大热,会不会从起步初期,华人在技术、产品和社区方面就更有优势呢?
Dawn Song:我从小在中国长大,1992年到1996的时候在清华读物理。大学毕业之后去了美国读研究生, 之后做一名教计算机的教授。我在美国生活了20多年,期间亲眼看着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像火箭一样快速发展。我觉得,很少有人能预见到中国今天的变化。
举个例子吧:我在美国读研的时候,包括计算机科学在内的顶级研究会议上,是很难找到中国人的论文的。但现在就完全不一样了,很多领域的顶级研究会议上,中国人的论文占很大比例。在一些新兴和高精尖技术的部署方面,中国的发展也非常给力。比如移动支付和AI人工智能在快速融入人脸识别这样的实际应用中,中国这些方面的发展比美国和世界绝大多数地方都要快。现在新技术正在快速地改变国人生活。想想来真的很激动,这些例子只是缩影,背后是中国科学家、企业家、各行各业的从业者,乃至整个中国在短时间内所获得的惊人成就。
这些现象背后有很多原因。很多中国人既聪明又勤奋,在探索新方向和新领域方面又非常的“胆大包天”。另外,中国的竞争比世界其它地方更激烈,这让中国人反应更快,更容易适应环境,创造力更强。除此之外,中国还是世界最大的市场之一,这也为新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巨大优势。
Dawn Song:我觉得上面这些原因也适用于区块链。我们现在已经看到了,很多区块链项目是由中国人领导的。不少中国公司和机构也在积极尝试不用方向的应用。如果一些创新应用最早出现在中国市场,我一点也不会觉得意外,我相信中国的人才将会成为区块链领域的核心玩家。另外,人们常常关注公链的竞争,但我觉得合作精神也很重要。通过合作,不同的团队和不同的办法才能集中在一起,探索这个领域,把区块链提升到一个新水平,同时催生新应用。
王峰:我们在硅谷办区块链大会,很多人说怎么都是中国人的面孔,这和最初互联网兴起的时期气氛不太一样啊。
我们还记得,2000年后,互联网很快陷入寒冬,原因是资本市场对互联网商业模式的不确定,虽然当初用户增长迅猛,但仍导致华尔街对互联网项目的抛售。互联网是经历了漫长的煎熬才看见了钱途,而中国公司后续的崛起,与电商、游戏等直接来钱的业务成长有关。区块链天生具备价值传递的属性,和历史上的互联网比起来,显然前者离钱更近。您认为,华人积极参与区块链创业与华人对财富渴求程度有无关系?这个问题,是不是有些冒昧。
Dawn Song:在我看来,中国人是实用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完美结合体。而区块链能够吸引到中国人,一方面是因为探索新领域本身充满吸引力,另一方面是区块链令人遐想的未来前景和它的长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