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面纱的那一刹,华为“鸿蒙”让东莞篮球场的 5000 人集体被点燃,全场掌声雷动。这是华为在东莞松山湖、华为有2万员工新基地举行的开发者大会现场。

今年这场开发者大会,也是华为被美国列入实体名单后,举办的最大规模发布会。外界将目光锁定在华为在一系列事件后的现状:海外手机销量、零部件渠道储备,当然,还有欲遮还显的华为“鸿蒙”系统。

Harmony OS系统正式亮相

用万众瞩目形容这场发布会并不过分。仅是 9 号下午的主会场,参会人数就达 5000 人,华为消费者业务(CBG)高管余承东、王成录、张平安、邵洋集体出席。华为也没有让众人失望,几番铺垫后,华为消费者业务 CEO 余承东宣布:“鸿蒙”(Harmony OS)系统正式亮相。

根据余承东介绍,“鸿蒙”具备以下特点:

1、基于微内核、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

2、面向的是“下一代”的 IOT 场景,包括已发布的荣耀智慧屏,规划中的PC、手表手环、车机、音箱、耳机、VR 设备,未来还会延伸至工业、航空航天等领域。

3、开源。

值得注意的是,手机作为华为消费终端最重要的品类,却没有出现在余承东公布的“鸿蒙”落地规划中。对于华为为何收敛起鸿蒙的锋芒,余承东在会上展现出开放姿态,他坦言:“考虑到生态原因,我们优先使用谷歌 Android 操作系统。”

不过,在会后接受 36 氪等媒体采访时,余承东也强调,如果当前国际形势持续下去,“华为可以一夜之间把所有手机都升级到鸿蒙,我们 always ready。”

可以说,不论是余承东的言论,还是发布会上华为 CBG 众高管拿出的完整 IoT 产品线,都在对外传递出一个信号 :(与美国企业)是分是合,华为皆有对策。

华为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自 5 月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名单,无法从美国公司获得软硬件产品、服务后,华为随即实施一系列举措:供应链环节,启用“备胎计划”,解决核心元件供应问题;海外市场,在意大利、德国和新加坡等国开展营销活动,承诺如果谷歌应用程序在购买后两年内停止运行,将向客户提供全额退款。

至于受影响最大的系统服务,余承东也坦陈,由于谷歌 GMS Android 系统的断供,以华为手机为主的消费者业务的确存在漏洞,但随着“鸿蒙”的加速推进,目前该漏洞“已经补得差不多了”。

“现在海外市场已经恢复了80%多,预计今年手机销量在2.4亿台左右,坐稳全球第二问题不大。”余承东对包括 36 氪在内的媒体说。

能让余承东如此有底气的,还有华为硬邦邦的业绩。7 月底,华为公布了半年报数据:2019上半年,华为录得营收40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2%,明显高于此前两年同期15%的增速。净利润率为 8.7 %,净利润录得 349 亿元。

harmonyos本就是为IoT而生的系统

华为鸿蒙究竟是什么?

随着余承东的演讲递进,不少观众的惊喜逐渐被疑惑替代。微内核、分布式、多编程语言……鸿蒙究竟是什么?

“在 IoT 厂商看来,这些都是老生常谈的术语,只不过华为提出来后,更能让大众有所感知。” IoT 解决方案供应商“小匠物联”创始人米雪龙对 36 氪说。

米雪龙进一步向 36 氪解释到,“内核”指代的是操作系统中的核心架构,大体可分为“宏内核”与“微内核”,前者代表为 iOS 与安卓,后者代表是谷歌 Fuchsia 与鸿蒙。两者的区别在于:内核越小,涉及的操作系统代码越少,进程越简单。

宏内核、微内核的路线选择,也与其适配的产品性能有关。

由于宏内核包含的系统服务很多,比如文件系统、进程管理、内存管理、声卡显卡驱动程序等,调用起来需要强大的处理器,所以适用于手机、电脑、PC 等产品;但微内核只提供诸如 CPU 管理、进程调度等最基础的功能,其余服务均以后期叠加的形式完成,因此更适合对于运算需求没那么高的手表、智能家居等 IOT 设备。

说得再浅显一点,操作系统是用来安排计算机怎么干活的机构,内核就是这个机构的大管家。安卓 Linux内核是一个什么都爱管的大管家,大管家亲自过问,处理效率自然高,但事情管多了难免容易出错;而鸿蒙是一个只抓核心事务的管家,其他的边角料事情就交给小弟去做,这样大管家就轻松一点,鸿蒙的代码与出错率也就少很多。

至于“分布式”的概念,智能家居 IoT 服务商“雅观科技”的 CMO 林伟则告诉 36 氪:分布式技术是 IoT 厂商提出“万物互联”的基础。从手机、到手表、到智能家居、汽车,不同设备对于系统的运算需求(本地/云端)、内存处理都不一样,而“分布式”则是用来连接这些设备的操作系统。

可以说,不论是微内核,还是分布式,都显示出鸿蒙本就是为IoT而生的系统,它以微内核为主的设计,主打低时延、低能耗,都是适配IoT设备的特点。

“鸿蒙的微内核比安卓Linux宏内核小 90% 左右。安卓Linux内核是非常重的内核,该内核其实来自于服务器时代的Unix,有很多手机环境根本用不到的内容。这就给运行设备造成多余的负担。”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总裁王成录对 36 氪说。

由于IoT设备数量庞大,种类繁杂,大小、能耗、应用场景不一,因此鸿蒙也要实现弹性部署,当设备需要多大内核,鸿蒙就能调用多大的内核加载进去。据华为CBG首席战略官邵洋介绍,鸿蒙最小可加载10KB的内核。

为了弹性部署,鸿蒙还将扬声器、麦克风、显示屏、摄像机等硬件资源虚拟化,同一华为账号下的各种设备,就可以共享这些硬件,比如手表不能拍照,可以调用手机摄像头进行拍照。

这种设计有两大好处:对用户而言,不同设备可以互为终端、互为外设,你可以调用最好的硬件资源。比如,荣耀智慧屏发布会现场演示中,就把大疆无人机虚拟成了智慧屏的外设摄像头,无人机拍摄的内容几乎实时同步到智慧屏上,从而让家中的亲人与在外旅行的你一块欣赏风景。

对开发者而言,一次开发的APP可在多个终端同时部署,大大提升开发效率。

无论对用户或开发者,鸿蒙系统的设计都很友好,加上华为庞大的IoT硬件体系,可以让华为在IoT上更好地抢占未来。

目前,华为的IoT硬件体系为“1+8+X”:1指的是手机,作为主入口;8指的是平板、PC、电视、车机、耳机、音箱、眼镜、手表;X是智能冰箱、智能空气系统、智能灯泡等泛物联网设备。

从高层态度到拿出真金白银,华为对harmonyos生态的建立已势在必行

系统容易,生态难

若从终端设备的数量来看,华为目前是全球三大出货量手机厂商,其作为主入口的手机业务十分强势。与之相比,其他主流硬件厂商中,小米的主入口手机现在陷入增长困境,而苹果的生态相对封闭,很难连接大量的第三方厂商设备,OPPO、vivo 在IoT上起步较晚,尚在追赶之中。

但另一方面,鸿蒙尚属于起步阶段,相关的应用生态并不完整,对其他手机厂商的吸引能力自然有限。“鸿蒙好像是一栋摩天大厦,里面却没有家具,但安卓系统的应用已经有几万个了。”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对 36 氪比喻到。

更重要的是,华为在终端的强势布局,也让其他厂商不得不忌惮。多位行业人士均对 36 氪表示出顾虑:“既做终端又做系统,华为这是又当裁判又当球员。”

“我们一旦决定了开源,就决定了对所有的厂商和使用者都是公平的。”华为消费者业务云服务总裁张平安回复36 氪等媒体,谈及开发者生态,他进一步表示,将用开源基金会等手段打消市场顾虑,“鸿蒙一定不属于华为,一定是属于大家的。”

在大会现场,张平安还宣布将扶持开发者的华为“耀星计划”升级至 10 亿美元,主要包括对开发者的分成优惠、应用导流、创新激励等;另外,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总裁王成录还透露,华为将主导运营国内首个开源基金会。

从高层态度到拿出真金白银,华为对鸿蒙生态的建立已势在必行,但在华为之前,诸如微软、阿里,都曾对“系统帝国”的建立发起冲击,却大多无功而返。

以阿里来说,2011 年,阿里云就推出过YunOS,同时发布首款基于 YunOS 的智能手机天语K-Touch W700。2015年2月,阿里向魅族投资5.9亿美元,合作前提就包括,魅族要在自己的手机上搭载YunOS系统。

但 YunOS 的麻烦很快来临。2012年,Google 将 YunOS 定义为“非兼容版安卓系统”,直接将华为、中兴、联想、OPPO等一大票Google开放手机联盟成员隔绝在了YunOS之外——作为联盟成员,品牌可以提前获得新版安卓,这在海外市场认可度极高。没有哪家愿意牺牲海外市场去与阿里合作。

开发者也没什么动力迁移至 YunOS。由于 YunOS 采取的“卡片”式入口,让用户无需下载 App 即可调用服务,这无疑影响了开发者后续的商业化进程。另外,阿里还要求开发者要达到这种服务为入口的效果,必须要将应用接入阿里云服务。

用户体验也是个大问题。2014年,有外媒曾写下魅族MX4 YunOS 3.0版的使用体验:YunOS 的卡片服务(Cloud Card)听起来不错,但用起来很卡,用户的耐心很快就被消磨殆尽。就连时任魅族副总裁的李楠也在微博上说了一句拆台的话:“YunOS的安全和效率我们是认可的,但是设计和交互方面还是Flyme(更强一些)!”

虽然 YunOS 最终还是通过真金白银地打补贴(每台机补贴10-30元),终于在2016年5月底,达到了智能手机累计激活超过7000万的成绩。但这无异于饮鸩止渴。YunOS 没有摆脱“和杂牌机绑定”的命运。那些搭载了YunOS系统的手机——海客Z1,青橙GO N1-Y,波导枭龙XL,飞利浦小飞侠,大多数人连名字都没听过。

谈及巨头在自建系统上屡屡受挫的经历,余承东也毫不避讳,他向包括 36 氪在内的媒体直言:“他们做不起来,是因为没有强大的终端能力。华为每年有超过3亿台终端,手机占了2亿多,我们更容易打造生态。”

不过,打造一个生态,不只是几千万行代码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起厂商、开发者、用户联动的意识。APICloud CEO 刘鑫向36氪表示:“做个系统可能需要2年,但是生态养成需要5年。”华为有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去做到这一点呢?

App 的开发者需要流量、IoT 厂商需要销量

鸿蒙的下一步,华为的下半场

作为 IoT 系统,鸿蒙可负重望,但作为手机系统而言,则是半路出家——美国禁令让华为调转马头,给鸿蒙“嫁接”了一个新的使命,拯救手机业务。

为了打消业界疑虑,王成录多次对鸿蒙在手机运行的稳定性上拍板。他表示,华为攻克了微核条件下的性能问题,与安卓相比并不会造成手机性能的减弱。

但是,这个半路出家的手机系统真的能替代安卓吗?“随时可取代安卓”、“已达到商用水平”,余承东这些信誓旦旦的话多少让人生疑。

余承东也承认,鸿蒙的打造会需要一点时间,如果美国禁用安卓,短期会受到影响。鸿蒙现在投入人力4000-5000人,早期投入没这么大,现在大规模突进,短期要把系统完善。

为了进一步激励开发者,余承东也给出承诺:开发者基于其他系统开发的软件迁移到鸿蒙系统的工作量非常之小,只需要一两天的时间。言下之意是,如果一个软件从安卓系统向鸿蒙系统迁移的话,开发者的成本很小、门槛很低。

从技术层面来看,华为在国内EMUI在历代版本的更新当中,已经逐步把安卓系统的很多部分替代了。在华为最新发布的EMUI 10当中,里面具备了很多与鸿蒙相似的优点,包括硬件能力互助共享、一次开发多端部署等等,除了Linux的安卓内核外,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半个鸿蒙了。如果进一步把Linux内核替代为鸿蒙内核,在国内市场实现平稳迁移并非不可能。

不过,单从技术上满足开发者需求远远不够,App 的开发者需要流量、IoT 厂商需要销量。米雪龙就对 36 氪表示,如果华为愿意将全球终端的零售渠道资源拿出来分享,这个 IoT 生态会很快建立起来。

“IoT 厂商接入小米能卖几十万台,阿里也在给平台流量和曝光扶持,相比之下,华为的带货能力更有限一点。”米雪龙说。

华为的海外市场怎么办?

GMS安卓断供之后,华为海外市场下滑,主要是因为安卓的套件不能再用,而这些大多是海外用户的高频应用,包括邮箱、地图、YouTube、Google Play(谷歌应用商店)。如果GMS安卓不能恢复,华为就需要找到这些应用的替代品。

对于这一点,华为在开发者大会上给出了部分解决办法。华为首次向全球发布HMS生态,为开发者提供了功能、服务支持,包括华为定位、地图、统一扫码等等。但这只能算作权且之宜,习惯了谷歌应用的多数用户迁移难度很大。现有的方案里,也没办法替代YouTube、Google Play。

另外,Gartner高级研究总监吕俊宽还指出,Facebook、Google这些巨头的APP,能不能在鸿蒙上面运作也是个很大的问题。

综合来看,如果GMS安卓断供,华为的鸿蒙系统可以勉力支持,但当下并非上佳之选,谷歌GMS套装里的高频应用难以找到合适的替代品,即便在国内切换到鸿蒙系统,也会给开发者增加一定的成本,虽然这个成本并不大。所以,即便拥有了鸿蒙系统,华为高管也屡屡强调,安卓依然是首选。

谈及海外市场的消费者信心,余承东也颇为乐观:“美国消费者有的以为华为手机不能用了,变砖了,但之后发现没问题后,这个信心还是会恢复的。”

对于华为来说,业绩、销量的硬指标正在好转,但鸿蒙生态的开启,与华为对下一个 5-10 年 IoT 的押注,又成为摆在其面前的另一座大山。

文章来源:36氪·欢迎搜索公众号并关注

以上资讯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非「CEO搜索引擎」立场,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回复

请输入你的评论!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