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8年初开始,我带领团队做了大量的调研和系统性研究,对我国区块链产业发展模式、趋势和应用落地情况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组织15家单位、40余位专家共同撰写了《2018年产业区块链白皮书》。
在这个过程中,我对区块链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自己也有了全新的实践。我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个历程。
我在2012年第一次接触比特币,2013年进行深入研究,比特币相当于建立一套全球的银行支付系统,但是自组织、自运行、无人值守,运行了很多年,又没有出现什么大的问题,叹为观止,倍感神奇。
后来,我在研究互联网的过程中,发现平台经济时代,资本和用户的矛盾是几乎不可调和的,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传统的股权逻辑下,这个问题几乎是无解的。
但是基于区块链,这些问题都有望得到改变,用户对互联网平台贡献了价值,也可以就得到相应的回报,整个平台运营的逻辑变得无比顺畅。这一点非常吸引我。
比特币当然不是泡沫,区块链更不是泡沫,但空气币确实是泡沫,泡沫破裂永远不是坏事。
从技术角度理解区块链,能解决的问题很多。但我觉得最关键的还是解决大规模协作的问题。以往的信息化、数字化转型都局限于某个单个主体中,但是对于多主体的协作环节,一直没有很好的信息化工具去进行覆盖。比如对账,往往需要使用手工操作,效率极低,差错也难以避免。
但是企业又不可能接受银行单方面记账,把记账权让渡给银行。由于传统数据库一定存在超级管理员,所以数据库的使用者必须无条件的信任数据库的所有者。直接导致很多环节无法使用信息技术提升效率。
但是区块链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点,区块链可以让多方面主体在弱信任的环境下,实现数据的实时同步,实现了先对账后入账,入账之后不可篡改,所以将彻底改变产业的协作方式,所以这将是一次很大的数字化革命。
从目前国家思路来说,重点还是发展区块链的技术,从前年区块链被写到国家十三五信息化规划以来,国家对于区块链技术的支持态度一直没有改变。但是在技术普及的过程中,确实出现了很多问题。对行业进行严监管,也实际上希望将优质的创新资源集中到那些正道的项目上去。
在未来的发展方向看,预计也将是遵循技术先落地,然后再逐渐带动模式落地的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