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宫修文物》和《国家宝藏》的接连大热,仿佛证明文博领域如今已成为自带流量的资源富矿,只要善于使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就能诞生爆款。
两者在豆瓣上得分接近,但口碑上,于蕾执导的《国家宝藏》却有赞有弹。《我在故宫修文物》是纪录片,而《国家宝藏》则是一档综艺节目,形式和诉求本就有差别。相比“讲述文物的故事”,《国家宝藏》更像在强化“讲述附着文物之上的,有关民族文化自信的故事”。而这一点,直接影响节目组对文物信息层面上的取舍,和表达方式上的设计。
在这篇报道里,我们无意探讨这种方式的优劣得失,只是呈现节目火爆的由来脉络,并且寄望于,观众无论弹赞,因《国家宝藏》而生的对文物的关注,不是终点,而是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