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情「安慕希」|美味超能力

1月5日,备受互联网行业关注的“第二届阿拉丁小程序5000人年度盛会”及神灯奖颁奖典礼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圆满结束。

「CEO搜索引擎」创始人&CEO龙昱璇、联合创始人&CTO粟新获邀出席大会。盛会上,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发表的主题演讲,讲述了中国现在的思想市场、知识产品和工具小程序之间的关系,这是吴晓波在年终秀之后的首次公开演讲。

以下为吴晓波演讲实录,经「CEO搜索引擎」编辑,有所删减

备受互联网行业关注的“第二届阿拉丁小程序5000人年度盛会”及神灯奖颁奖典礼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圆满结束

■ 互联网使得中国真正的思想市场被非牌照化

我作为写作者,思想的生产一定是属于少数人的,思想的原料可能来自于田野、民间,但是它的结晶化过程一定是很孤独的人,在一个很小的阁楼里来到自己的生命把它制作出来。结晶的东西一定要通过一些方式让人们知道,需要通过工具传播于广场,这就是人类两千年思想传播的重要过程。思想属于少数人,最后是通过广泛化完成传播。

我们看到唐朝、宋朝他们写的诗歌出现在寺庙、楼堂,那是因为那是人们广泛聚集的地方。出现在竹签、纸张到现在出现在书籍、报纸,进入工业化,少数人掌握了工具,思想通过工具以非常昂贵的成本被传递出去。

我们还是要感谢互联网,互联网使得中国真正的思想市场被非牌照化。慢慢由民间开始主导是从2005年开始的,那时候叫博客,到了2009年有微博,2011年有了微信,2012年8月份有了自媒体,2017年1月份开始有了小程序。

从博客时代开始我们看到的情况是,像我们这些在传统媒体和传统图书市场成长起来的人就变得越来越不适应。因为整个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因为工具的变化产生非常大的迭代,思想主权慢慢被金字塔的顶层瓦解掉了,在阁楼里生产思想的那些人有机会用更自由的方式传播自己的文字和自己的分享。

我参与投资一个SAAS工具叫做小鹅通,2016年下半年开始诞生的。中国知识付费产品的80%、90%产生在现在的小鹅通上面。我参加他的年会看到一个数据,从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小鹅通出现贩卖知识付费产品有350万。我看到这个数据还是非常震惊,我知道中国今天每年的出版物有30万种,30万种种有22万种左右是出版图书,每年新编的图书是八万种左右,数量呈几何级的增长,是思想不断被解放的过程。

■ 知识碎片化传播从来都是思想传播的基础方式

现在互联网是由PC时代到APP时代再到小程序时代,像我们公司也做了小程序,单本图书我们也有小程序,音频产品有小程序,一些知识付费的产品有12堂课也会做出一个小程序给一些购买者,在工具变化上对我们的影响非常大。

另外移动互联网对整个知识市场的从生产开始到传播,到消费者关系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最近我们也看到在知识界对知识付费有很大的非议,有些人说知识特别的碎片化,有人说他没办法获得一个完整的工具,有人说他就是缓解一个焦虑的方式,我并不那么看。

你仔细想,今天在中国最大的变化是,2018年每一个人在手机上花的时间是五个小时,这占用了我们大量的时间。接下来的一些事情所有的写作者或者是传播者,他唯一要想的事情就是能够从人们的五个小时中切出多少时间来让它跟知识有关,这是唯一的一个问题。

我想抵抗它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有意义的是在这五个小时中我们希望有若干分钟是跟思想有关,跟知识有关。当然非常的碎片化,这些碎片化本身变成了非常小的路径,让你在某个时刻跟知识形成相关联,也可能永远碎片化,也可能它会变成结构化。你看了某一些知识点,然后去寻找一本图书,寻找一个导师或者去寻找一门课程改变你的职业和价值观的路径,它一定是入口级的产品。

但你回想一下我们在前手机时代大量的知识获取同样来自于碎片化的机会。可能来自于交谈、读书分享会、报纸或者是偶尔翻到的一本书,这本书看了三分钟、五分钟、二十分钟,知识碎片化传播本身就是两千年思想传播的基础方式,无非是工具发生了变化。

手机或者是小程序的产品带来的是让效率大规模的提高,原来获得一个知识可能需要非常长的路径,现在非常短的方式就能够获得到。内容生产者它的解放和自由化程度,在今天的中国比欧美国家更加重要。

■ 工具迭代给知识传播带来的变化

在过去几年里,工具不断的迭代给我们内容生产者提供了非常大的福利,它让我们的知识产品和思想能够得到更快捷的传播,通过朋友圈的方式可以传播,通过小程序的方式也可以进行大规模的传播。

整个小程序的开发过程,我们自己公司里也明显感觉到大规模降低开发的成本和难度,效率大规模提高了,我们不需要做一个特别复杂的APP,通过小程序可以更快捷的实现,特别在微信的生态中。最近我们也看到其他的平台,像头条、百度都开始推出了自己小程序的产品,它的普及化程度越来越高。

第二个,它由一个碎片的阅读进入到轻教育阅读。我从小鹅通的数据看到,2017年95%以上的知识付费产品都是像我们现在的音频产品,到了2018年有30%左右的产品已经跟教育有关了,有打卡的功能,有训练营的功能,有交互的功能,甚至有在线一天到两天的培训营形成的结合,还有一些考试的功能,通过考试的方式给你反馈教育经费等等。大家都在碎片化的方式中获得知识,因为知识一定是不断积累的过程,就跟马斯洛需求一样,人的需求不断迭代就会产生更优质的供给。需求和供给之间在知识付费中形成了更好的关联度。

第三个游戏化。我最近看一本书叫《游戏化维度》,讲的是互联网从游戏到社交产品中怎么用八个维度帮助用户和工具进行迭代。

四年多前我曾经在讲课中讲到未来可能所有的行业都会是娱乐业,都跟娱乐元素有关。人们不再根据必须性购买产品,而是根据喜好、娱乐化进行购买。当一些行业变得娱乐化后,而娱乐业背后天然带有游戏的基因,所以未来很多的交互行为都跟游戏化相关。

我们在很多知识付费产品当中看到了游戏化的过程,使得阅读、学习不再是那么反人性。我们需要学习一个知识,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稍稍减轻学习压力或者是提高学习的频率。

■ 去中心化目的是让权力不再傲慢

现在很多平台包括我们自己都在做会员制,会员制表面的好处降低了获客的成本,或者是让一个获客能够变成重复购买和重复学习的过程。但是再往深层次想,会员制本身是圈层化或者是阶层化的过程。我们通过一个身份达到互相的认知,通过这样的认知在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形成更大更深的交互。通过知识付费产品链接会员制,在明天就出现无限多的学校,而这些学校不需要发任何的牌照,这就是我们看到工具给我们市场提供一个不断开发的过程。

移动互联网从技术来讲它可能是4G的产物,今年可能会有5G,新的革命化到来,对我们长期做内容的人来讲去中心化、碎片化、圈层化,它达到的目的是让权力不再傲慢。

市场上任何一个信息的传播变成自身流量的过程,信息的节点、人的节点被传递到下一个人是需要人来完成的,而不是通过权力完成的。

思想生产的过程变得更加自由,整个阁楼本身也出现了圈层化,原来整个阁楼可能就一个阁楼,今天随着消费者不断地变化,不断地圈层化,思想本身也出现了很多的阁楼。阁楼里面不同圈层的思想者和制造者他们自由化程度不断地再增加,丰富化程度不断地增加,他们跟用户之间,跟广场上之间的用户关系变得更加温暖和更加快捷,这就意味着思想的主权慢慢已经重新回到了民间。

■ 知识付费市场的三大担忧

这样的景象也会出现另外一个现象,硬币现象。今天中国的知识付费市场或者是思想市场也出现一些新的问题,比如出现一个茧房效应,一个人不断地吐丝,你在非常勤奋吐丝的时候你发觉你吐出来的丝约束了你的思想、跨界。你发出来的声音通过广场的回音回来,这个回音不断地丰富,你会寻找这个声音。

移动互联网的圈层化,非常容易出现茧房效应。你感觉你变得越来越开放,可以零成本获得所有的思想。原有的知识结构和价值观,使得你愿意寻找那些你觉得非常舒服的那些人和非常丰富的思想,跟他长期的在一起,慢慢就变成一个茧房,变成自我约束的茧。

这个情况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前仍然存在。我们加入某一个社团,加入某一个组织,其实就是加入某一个茧房。我们宣称用生命捍卫某一个东西,就是在用生命捍卫某一个茧房,无非现在出现一个新的方式。移动互联网下,整个时间的碎片化和信息快速化的过程,会让人在思想上会变得更加疲倦,很难深入想一个事情。

茧房效应对今天的年轻用户可能是一个自我挑战特别大的问题,未来我认为95后、00后面临的茧房效应更大。

第二个会出现焦虑胶囊,为了延缓你对变化所产生的恐惧,你通过某种快捷的方式去减缓它。

第三个思想折叠。中国现在的阶层非常严重,思想财富、身份、年龄都构成了各种各样的阶层,但是中国的阶层固化并没有完成。

今天那么多的朋友来到现场,一个小小的小程序可以让很多阶层改变,中国是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阶层固化并没有像欧美、日本那么严重。但是阶层之间的隔阂甚至阶层与阶层之间的仇恨或者漠视仍然是大规模的存在。因为这样的存在,导致思想折叠性变得越来越强。

这三个担忧,有没有办法解决?仔细想想也没办法。人类社会无论是互联网时代,还是报纸时代、农耕时代,这就是我们人类政治社会结构所带来的某一个结果。我们能够做的是在自己的身上克服掉这样的事情,99%的人是没办法克服的,我们只能够通过自我警醒的方式希望能够解决部分的问题。

■ 所有的内容都需要被产品化

我是一个长期做内容的人,我记得我当年读书的时候老师跟我们讲内容为王。我在这个社会20年以后发现老师讲的是错的,内容从来没有为王。文字诞生以来内容从来没有为王过,甚至到今天一本书卖了一千万册,一篇文章有一亿点击量,跟商业之间是没有任何的关系,跟传播也无关的。

所以知识分子长期以来非常的清贫,清贫本身成为了知识分子的某一个标签,这在我看来是很荒唐的事情。我并不认为知识问题一定要跟清贫有关系,怎么能够在一个公民社会和商业社会中让思想的传播既传播得很广,又非常的高级,同时它又能够实现价值?

所有的内容都需要被产品化。内容有没有可能形成一个产品?形成产品就会有售价,就会有边界,就会有购买环境,就会建立消费者关系,生产者和它的使用者之间就要形成契约,思想的傲慢都不会存在。

产品化以后,才可能被贩售得更远,知识者、写作者通过产品获得回报,有可能是财富、名誉或者是地位。当内容需要用产品的方式来呈现的时候,工具就变得非常重要。所有的内容生产者都必须要了解工具不断迭代对我们的意义,它有可能是一种负面效应,有可能让我们原来的写作习惯得到了改变,但是我认为工具的变化是不可逆的。

制度是可逆的,工具是不可逆的;思想是可逆的,创造是可逆的,工具是不可逆的。在工具不断迭代的过程中,让我们在阁楼上用古老的方式生产出来的那些内容在这个时候都被改变了,一个写出来的方块字能够通过某种更快捷的工具找到喜欢它的消费者,这是移动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最大红利。

2019年的中国,一个比较好的事情是工具的迭代慢慢已经到了它的晚期化。史文禄刚才说小程序可能是最后的互联网的技术生态,听到这句话我挺高兴的,在未来某一段时间内我们可以安安心心的思考一些东西,让思想变得越来越重。我们希望在这个过程中工具变得越来越轻,这是我们对移动互联网很好的期许,也是我们对自己的期许。

回复

请输入你的评论!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