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迈入了复兴门附近的中央音乐学院校园里,徐小平才知道什么叫做“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作为一个从江苏泰兴“矬子里扒大个”里挑出来的“将军”,徐小平那点音乐天赋根本无法与一帮音乐天才们相提并论。作曲系的谭盾、叶小刚等人随手写作的几首曲子就非常像样,已经展露出巨星的样子。

所以,徐小平决心发挥比较优势,做一个”五四青年”,他经常跑去北大中文系旁听钱理群、谢冕等教授的课程。当然,音乐学院5年的艺术熏陶,也足以让徐小平受益一辈子。日后,当他睡不着的时候就会听巴赫,思索问题的时候,也会哼哼柴可夫斯基的歌曲。

30年后的2006年,徐小平没有忘记回报母校,特意为音乐系捐赠200万,并成立了“徐小平音乐学基金会”。

不过,正因为在北大旁听过了两个学期的课,徐小平对北大的未名湖念念不忘。1983年,他放弃了去文化部的机会,主动申请去北大,“因为当时北大要成立艺术教研室”,徐小平顺理成章成了北大艺术教研室的第二位老师。

别看在音乐学院是“矬子”,徐小平到了北大一下子就成了“将军”。他9月份到北大报到,10月份就成了北大艺术团的核心人物,3个月后,徐小平的名字以及他主持的校园文化活动就上了《人民日报》。此后,徐小平走马上任校团委文化部长,同时担任艺术团指导,那年他认识了艺术团团长王强,还有王强的一帮同学,包括在礼堂看他们表演的俞敏洪。

此后的4年,徐小平是北大学子中绝对的风云人物,出镜率相当的高,成天与一帮才子佳人在未名湖吟诗作赋,风花雪月,日子过得相当快活。

回复

请输入你的评论!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