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佳宁:读Libra的白皮书,让我激动得流泪,读这份白皮书,有一种重读比特币白皮书的感觉。Libra项目的本质非常简单,就是一个稳定币+全球支付的项目,但是白皮书写作非常诚恳,让我感受到了中本聪的初心。

目前人们持有比特币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有些人是为了储藏大宗价值,有些人是为了低买高卖赚取差价,所以比特币被认为是“数字黄金”,但是几乎没有人使用比特币作为电子现金进行支付。

比特币白皮书的标题是《一个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 ,很显然比特币没有达成这一目标。之所以比特币没有成功成为电子现金,主要在于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币值不稳定,比特币设计了通缩模型,挖矿奖励增量每四年减半一次,所以比特币的内在价值理论上是逐步增长的,在通缩的市场环境下,几乎没有人愿意用比特币进行消费,因为这样实在太亏了。

二是,技术不完善,机制不平衡导致支付确认速度过慢。

三是使用门槛过高,高频使用确实不够便利,隐私保护不足,商户接受也比较复杂,法币的出入金更是一个复杂问题。

尽管后来出现了一些分叉币和替代币,比如BCH, BSV等试图弥补比特币在技术和机制方面的不完善,希望成为电子现金,但是问题解决得并不彻底,同时第一和第三方面的问题完全没有得到解决,所以也无法担当电子现金的重任。也有一些试图用于支付场景的稳定币项目,但是规模相对较小,尚未成为主流。

Libra项目给我感觉是最接近中本聪初心的一个项目,这个项目设计了一系列机制,来保证币价与现实世界经济表现相挂钩,但同时不会受某一个单一国家货币政策的过分影响。这种机制设计类似于IMF,也就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SDR,而特别去保全,是很多国家的核心外汇储备,这也证明了这种机制的有效性。因此他们采用这种方式,从理论上是可行的。

同时他们也采取了非常务实的技术路线图来提升保障支付效率问题,目标也没有太夸张,仅仅设定了1000tps,这是一个非常务实,甚至有些保守的目标,从现实来说,技术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在使用门槛方面,他们对整个数字货币的使用方式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简化,甚至私钥都是由钱包进行托管的(当然我认为未来应该会还给用户,目前的安排很可能是个权宜之计),同时通过招募超级节点的方式,为这个数字货币也预定了大量使用场景,所以感觉使用方面应该不会是太大的障碍。

下面谈一谈,我为什么会激动的落泪?

我们注意到,目前这个项目还是个联盟链项目,而之前大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公司搞的联盟链其实已经不少了,他们再搞一个也不新鲜。如果是仅仅希望利用“+区块链”的方式,利用区块链的技术,增强他们业务的效率、扩展范围,那就真没什么意思。

但是这个项目真的不是这样,这个项目是建立在对于区块链行业内部规则、经验和逻辑、充分研究、充分尊重、充分吸取之上,非常审慎现实的研发出来的项目。

让我落泪了,是看到Libra的6大倡议:
1. 我们认为,应该让更多人享有获得金融服务和廉价资本的权利。
2. 我们认为,每个人都享有控制自己合法劳动成果的固有权利。
3. 我们相信,开放、即时和低成本的全球性货币流动将为世界创造巨大的经济机遇和商业价值。
4. 我们坚信,人们将会越来越信任分散化的管理形式。
5. 我们认为,全球货币和金融基础设施应该作为一种公共产品来设计和管理。
6. 我们认为,所有人都有责任帮助推进金融普惠,支持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的用户,并持续维护这个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这六大倡议反应了Libra 项目组对于区块链极其深刻的认识,甚至说思想水平超过了很多很多项目方。

根据白皮书的说明,Libra由三个部分组成,它们将共同作用,创造一个更加普惠的金融体系:
1. 它建立在安全、可扩展和可靠的区块链基础上;(技术)
2. 它以赋予其内在价值的资产储备为盾;(金融)
3. 它由独立的 Libra 协会治理,该协会的任务是促进此金融生态系统的发展。(组织)

括号里的是我加的,这些话写得很区块链,完全没有带着来自古典互联网大公司的傲慢,反而是一种深切的谦卑与节制。

他们充分认识到,要搞好这个区块链项目,必须充分保证数字资产的独立性,不能成为任何组织的附庸或玩物,而捍卫这样的独立性,需要极其分布式的组织形态。要实现去中心化,必先把自我这个中心去掉,而这一步往往是最难的。

通篇白皮书说的最多的就是Facebook不会在这个项目中占据不必要的主导权,而且这个协会的超级系列也会迅速扩展,同时最后转为公链的方式,来实现更广泛的去中心化。这种态度让我感觉这个项目有戏,值得长期关注。

当然毫无疑问这个项目只是拉开了一个序幕,后面落地的过程会非常的艰辛。各国的法律环境差异很大,合规要求千差万别,落地的前提是合规,所以只能一步步的实现落地。

证券时报记者罗曼:想问一下稳定币跟法币直接兑换的话,不会存在安全问题吗?尤其在中国,根本不承认数字货币的地位,也不会让数字货币与法币兑换,这样是否会让各国央行更难监管资金流向,容易产生洗黑钱,资金转移等问题。

于佳宁:合规和可监管性是Libra设计的重点,当然不可能同时一下子就把所有国家的合规要求满足了,所以预期还是从部分合规市场开始推广起,并不可能同时在所有国家同时推开。

区块链数字货币的项目设计好了,可监管性,可溯源性比传统银行货币还要好。因为数字货币实际上具有非同质性或者说是唯一性的特点,追踪某一笔款项的流向会更加容易。

证券日报记者邢萌:Libra倡议确实宏伟,不过,我有个问题,众所周知,以其构想而言,Libra能大幅降低普通人接触数字货币的门槛,相应的,将近27亿普通用户也将极度放大数字货币的风险,只有一年时间,Libra能解决这个问题吗?会不会太仓促?毕竟数字货币发展这些年依然存在风险痛点。

于佳宁:稳定币项目和其他的数字资产确实差别很大,风险来源也差异很大,当然这个项目背后确实也存在风险,但是我觉得,从目前的设计来看还是相对可控的。

稳定币最大的风险就是超发,准备金不足,导致的币价不稳定,不足以应对监管要求,也是很大的风险。

邢萌:这个确实,USDT是个教训。

于佳宁:但是目前的机制设计,是把基于对区块链技术的信任,以及对这么多大公司的信任结合了起来。

邢萌:嗯 其实这些大节点的加入也在尽量降低风险。

于佳宁:只要准备金机制和监管机制足够完善,风险应该还是可控的,毕竟这些大公司,不会因为想割韭菜把自己传统的声誉毁掉。

虾比特:俄罗斯和印度都是拒绝接受的。

于佳宁:合规是个大难题,所以只能一点点来。

基于上述原因,我认为小扎在一定程度上接过了中本聪的衣钵,开启了基于区块链的全球性点对点电子现金新时代。也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对于这个项目充满了敬意。

在人类组织形态迅速社群化的时代,一个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社群,配置一个与社群匹配的货币,毫不奇怪。

邱祥宇:于校长好,想请问下,Facebook推出的Libra似乎像Facebook本身一样难以进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这也就意味着它在白皮书中所写的的全球性货币的宏愿是不完整的,您怎么看?

于佳宁:没办法,要落地就需要面临这些现实条件的制约,只有空气币,才不用考虑这些问题。

回复

请输入你的评论!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