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赐「金典」|品质升级

声明:本文为火星财经原创稿件,版权归火星财经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须在文章标题后注明“文章来源:火星财经”,若违规转载,火星财经有权追究法律责任。

李俊自述个人经历:从“金饭碗”公司到区块链行业,做公链是我的半个梦想。

做公链是我的半个梦想

大家好,我是本体创始人李俊。我是上海人,祖籍在宁波,个人教育背景比较复杂——本科、硕士、MBA读的分别是计算机、通信工程和金融。在进入区块链领域前,我曾就职于中金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

一般的投资者可能对中金所不太了解,它其实是中国传统金融市场中的大交易所。在金融行业,经常流传这样一种说法:金融是整个经济(体系)中的皇冠,所有的商业活动以及社会运作都少不了金融的支持,而衍生品则是这颗皇冠上的明珠,因为衍生品的设计和运营难度非常高。

几年前,我主要在中金所的信息部门做技术规划和新技术研究,交易和清算系统我都曾参与规划。大家可能会有疑问:既然你对交易所衍生品熟悉,那在进入区块链行业后,为何不直接先做交易所?要回答这个问题,可能需要从我进入区块链行业的缘由说起。

之前,我在中金所的时候,除了负责规划交易系统跟清结算系统外,还参与了一个主要研究AI、大数据的创新小组。当时,区块链概念刚刚问世,几乎没有人谈论比特币。在读了一些与比特币相关的论文后,我感觉数字货币与金融、衍生品差不太多。虽然业内的说法是:我们已经站在金融行业的顶端,在做最复杂的衍生品交易体系,但在我看来,我们所做的事情都是100年前那些金融玩家定好的规则。其实,传统金融行业在这100年中没有本质的变化,我们只是在copy前人走过的路。

但在区块链领域,我确实发现了一些新东西,并开始着手研究。发现它不止是一个金融工具这么简单,对很多社会协作都会有本质性的影响。当时,我在一个活动中认识了达鸿飞,他介绍称想做一个叫小蚁的项目,并说除了公链项目外,可能还需要做一些对接企业服务的事情,而这就是现在的OnChain分布式科技。因此,我当时觉得应该放弃手中的金饭碗,加入区块链行业。可以说,做区块链平台是我的一个梦想,也是我一直在做的事情。

区块链的四个本质:根本不存在去中心化模式取代中心化模式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一路走来的想法和思考,以及一些产品上的实践。欢迎大家随时打断我。如果你在某个问题上有什么想法,可以直接提出来。我们的课程主要以探讨的方式进行。

本次课程分为这样几个部分。首先,我们会回顾一下区块链的核心价值;其次,我会以本体为例,为大家讲解一下产品设计;接下来,我会为大家介绍区块链金融应用。

从核心价值来看,我今天不会讲太多的技术点,主要讲区块链的四个本质。首先关于区块链的网络结构,相信大家已经了解很多,其核心就是对等,我今天不再赘述。

在对等的情况下会引出一个问题,即大家如何获取信任?数据结构和密码学只是其中(获取信任)的一个环节,中间还会有大量的逻辑机制、技术机制、治理机制等等,它们会融合在一起形成数据结构。

在实现全部对等以及用技术机制进行协作后,你会发现,这些环节还无法实现完全信任。因为,对等的情况下缺乏组织者。例如,你想建立个组织,但组织中没有老大,没有决策者,很多事情就难以为继。这时候,就引申出大家经常听到的一个词——共识机制。

简单来讲,共识机制指的是我们大家商量对每件事情怎么拍板,但拍板的过程要实现高效、公平,满足各种场景等。目前,大家所谈的PoW、PoS等共识机制,其实是不同共识机制下的维护机制。

区块链的核心价值就是信任。大家可能会发现,在很多场合中,一谈到区块链就会提到“信任”。那么,回过头来看,信任到底从哪里来?从我个人的角度出发,我将信任的来源分为三个维度:技术信任、法制信任、社群信任。

技术信任的技术点包括:虎符、CA认证、电子签名、电子存证以及生物识别等。虎符是古代最早的信任技术,是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实际上,它是由青铜或者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其中一半交给将帅,另一半由皇帝保存。只有两个虎符同时合并使用时,持符者才算获得调兵遣将权。CA认证、电子签名等技术是现代的信任技术。无论是虎符,还是CA认证,这类技术信任的本质并非是完全依靠技术而建立起的信任基础,它依然需要依赖发行人等中心介质。

接下来,我们来讲法制信任。目前,80%以上的社会信任全靠法制,法制信任是最大的信任来源,它的范围远比技术信任大得多。

社群信任这个词有点抽象化,它其实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它基本上属于切割状态,其局限性在于,无法实现大规模协作,且协作成本非常高。

那么,这三个维度有没有可能合而为一?大数据、AI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如果仔细分析,你会发现,实际上并不能。无论是从技术手段,还是从商业模式来讲,大数据、AI都无法解决将其整合。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依然在说信任协作的成本高居不下。

那么,区块链能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呢?其实,一言以蔽之,根本不存在区块链或去中心化的模式会取代中心化的模式。我之前在任何场合都没有讲过这句话。

如果用一句准确的定义区块链现在以及未来能做什么,那就是它用一种去中心化的形式整合了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多样化性能。既有中心化的信任源,又有去中心化的信任源,这就是区块链的核心价值。就目前而言,区块链可能是唯一有潜力整合这些数据信任模式的工具。

大家可能经常会听到“基础设施”,那什么是基础设施呢?大数据、AI算不算基础设施呢?对基础设施应该如何定义呢?我查阅了很多资料以及一些技术专家的报告后发现,他们认为,所谓的基础设施就是能改变你的协作方式,即新的协作模式叫基础设施。

现代社会,第一代基础设施是什么?是交通设施、能源设施以及通讯设施。这些设施对金融组织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真正构建起了现代化、工业化的商贸体系。

第二代基础设施是互联网。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娱乐、社交、协作方式。那大数据、AI算不算基础设施呢?在我个人看来,它们虽然很火、很庞大,但不算基础设施,只是一种能带来高效率的工具,其本质没有改变我们的协作模式。

就区块链而言,它目前在局部领域(从数字货币领域到部分资产交易领域等)改变了我们的协作模式,例如融资模式、交易模式以及应用模式。但是,它目前的使用范围以及影响力还过于狭小,只是具有一定改变协作方式的潜力。

共识机制的适用性:共识机制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接下来,我会讲一下常见的共识机制的适用性。目前,除比特币、以太坊外,真正把PoW很好用起来的公链非常少。大家不要觉得PoW没有门槛。如果你要做项目搭一条链,想把PoW跑起来,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你很容易陷入“中心化控制”或遭遇攻击这两种情况之中。可以说,既要项目去中心化,又要项目启动起来,实现这一过程的成功率是非常低的。

采用PoW机制,需要有历史机缘、种种机制以及币价支撑等。从技术上讲,它的优势是公平性、开放性更高,但所谓的公平性和开放性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即项目已经跑起来了。

所以大家会看到,很多新链大多选择采用PoS模式。PoS比PoW更简单一点,其机制也比较清晰,基本上类似于股份抵押等。

PoS的问题在于,它会形成一定的寡头垄断。采用PoS机制,且能够实现去中心化的项目不是非常多。如果从PoS角度延伸,其实所有的共识机制跟线下的人类组织方式基本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目前,传统的分布式系统共识机制——CFT(非拜占庭容错)最大的应用是在云计算网络方面。CFT可以容忍非恶意错误节点,但无所容忍恶意节点和不可控节点。这意味着,即使1/3节点都“战死”,采用CFT机制的网络依然可以运作。CFT主要适用于可控范围内的分布式系统,并且需对领导者有充分信任。但由于不具备恶意和不可控容错,因此它不适合大部分更开放的联盟链和公有链场景。

反观BFT(拜占庭容错),它一般可以容忍1/3的拜占庭错误节点。在特定的假设条件下,容错范围可以进一步扩大。这意味着,即使1/3节点都叛变,网络依然可以继续运行。BFT适用于大部分联盟链场景与特定的公有链场景,可以保证不产生分叉和数据的一致性。

所以说,共识机制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只有适不适合。另外,虽然密码学对区块链极其重要,但在可见的短期内,密码学难有底层创新,只有应用创新。大家可以记住这两个逻辑,后期可通过这些标准来评判项目的可靠程度。

产品设计:为何以太坊愿景改变,而本体愿景不变?答案是抓第一性原理

下面,我将以本体为例,为大家讲解区块链产品设计。

其实,从创立之初到现在,本体这三年多的理念和愿景一直都没有变。大家可能观察到,区块链项目好像一直在追热点。例如大家都知道,以太坊最初的愿景是成为“世界超级计算机”,现在改为“去中心化金融的结算层”。为什么本体的愿景一直没有变?答案就是我今天要跟大家讲的要点:抓第一性原理。

这张图是我们三年前为本体建立的架构。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在当时设计了多链制,也就是图中的交互层。从目前来看,这其实就是跨链。当时我们意识到,不能指望未来所有的业务仅仅跑在一个链上,这是非常难的。

举个例子来讲,即便亚马逊、谷歌、微软都倒闭了,只要阿里云表示它们要扩充服务器,就能支撑起全球所有设备对云计算的需求,只不过规模扩大了。因此,性能、机器数量根本不是制约(互联网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那么在区块链领域,制约项目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是共识机制、治理模型等。因此,行业内会有很多跨链存在。

但当思考了如何更好地实现跨链、采用何种共识机制、怎样提高性能等一系列问题后,你会发现,核心问题其实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即我刚才提到的信任三合一问题。

我们意识到,要解决这个问题,光有数据、身份还不够,还需要将人、财、物、事融合起来。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设计了本体的组件和协议体系。在组件和协议体系,我们提出了ID、数据以及Scores。在当时,我们将Scores定义为分布式信任机制。

ONT ID与中心化的ID有什么不同?在传统的Web中,用户无法掌握数据所有权,且整个信任过程基于第三方进行。在本体网络中,网络是去中心化的,用户掌握数字化数据所有权。

从ONT ID架构来看,它具有去中心化、自主管理、隐私保护、安全易用等特点。通过ONT ID,用户可以自己掌握、管理数据,并通过不同领域的信任源对ID进行认证和背书,如学校、公司、社群、个人等等。认证授权后,用户可以把不同身份信任源的数据整合起来,拥有自己的区块链可信声明。

另外,ONT ID系统还可以连接到物联网设备上,包括一些虚拟内容、图片以及照片等,它都可以为用户建立信任包(区块链可信声明)。建立信任包之后,数据就可以被验证、确权。此外,它还可以用于交易。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这其中的环节不会控制任何原始数据,它只是集成数据。刚才有同学在谈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库,其实不然。在我看来,区块链的本质是分布式的索引器、连接器。区块链只是整合、调用数据,所有的数据其实不会离开源头。

ONT ID其实是本体去中心化身份应用框架,也是区块链可信声明,它会慢慢成为国际的标准协议。

刚才谈到的ONT ID是组件和协议体系,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本体应用支持体系中的DDXF(分布式数据交换协议)。基于DDXF,用户可以实现资源链上确权和流转平台,可以以资源交换数字资产,或者以资源交换资源。

DDXF支持的资源包括数字资源和实体资源,并支持相应的资源流转形式。资源的链上流转包含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或者其它相应权利的流转。对于链下实体的资源,DDXF支持链下交割,通过电子合同等方式的设计,兼顾链下行为的合规性,同时保证链上链下行为的安全性和一致性。

产品应用场景:行业未来的竞争点将聚焦于项目的落地速度与能力

在本体的应用体系层面,包含分布式流程协作、人的多样性识别与认证体系、物的多样性识别与认证体系与分布式数据交换等,基于这些应用场景,来自各行各业的伙伴可以实现各类分布式体系的应用模式,本体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为整个社会带来更高的协作信任与效率。

以普惠金融服务场景为例,通过个体信任数据的有效协同以及资金的链上管理,本体可以实现用户的角色转变,降低金融风险,实现普惠利率。另外在合规方面,本体支持特定区域链合规、协议合规以及观察和审计机制。

大家可以发现,目前很多项目都在朝着这些方面迈进,这说明我们当初的思考是对的。但是,方向准确还只是万里长征中的第一步,未来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探索。在我看来,未来行业参与者间的竞争点将聚焦于落地速度与能力。

区块链与金融:技术永远比金融机制快半步

如果你仔细分析金融行业,你会发现,金融机制的每一次变革都是由技术驱动,技术永远比机制快半步。信用卡和移动支付的诞生就是很好的例子。此前,DTCC(编者注:DTCC是美国存管信托和结算公司,为美国证券和衍生品的主要结算公司,“相当于国内的中证登”)比较反对区块链。但在2016年它们发布报告称,决定拥抱区块链、探索分布式账本技术的潜力。

大家可能普遍认为,对传统金融来说,区块链像是洪水猛兽。但当你仔细分析后会发现,区块链的正面价值更大。例如,通过区块链技术的加持,可以压缩传统市场中的交易流程,实现交易、注册一体化。

未来,当数字化时代到来的时候(可能是五年之后),很多单一产品的交易额或超过目前排名前30的Token,这个时候可能就是真正的数字资产交易的黄金年代。

我个人认为,长期来看,区块链技术将成为证券市场的基础架构,登记结算机构、交易所、券商、银行都将接入区块链。登记结算机构受到一定影响,它将从垄断的中心化服务提供机构变为IT技术+监管职能的专业化服务者。

就目前而言,区块链交易技术尚未成熟,交易所的交易撮合业务不会受到明显冲击,但券商的通道业务会受一定冲击,但不会被区块链技术完全去中介。另外,区块链技术可以降低登记的门槛,会促进更多的资产被登记、确权以及交易。

现在在金融市场,已经可以看到一些区块链应用开始落地。我来简单介绍下其中3种:

1)全球支付

我以SWIFT为例,来讲一下区块链在全球支付领域内的应用。目前,通过SWIFT来进行跨境转账,需要走大量的流程。例如,款项发送方需在汇款前进行KYC、AML,随后款项接收方也要走这样一套流程,并且还要出具合规报告等。

未来,通过区块链的智能合约环节,KYC、AML等流程完全可以实现自动化。监管最好的状态是什么?是你感觉不到监管的存在,但它又无处不在。

2)联合信贷

目前,国内微众银行的微粒贷是一种联合信贷,它采用了一定的联盟链技术,当然不是在公开的部分。

联合信贷最大的问题在于,局怎么组?这其中涉及尽调、分红、本息偿付等一系列细节问题。例如,各家银行系统不同,很容易在本息滞后的情况下产生大量纠纷。

但通过区块链技术,参与联合信贷的各方能够设立智能合约,使分红、清算可以得到自动化的处理,提高效率。

3)自动化合规

目前,金融市场的合规成本非常高,市场参与者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通过区块链以及智能合约,可以减去不必要的合规流程,实现自动化合规,缩减各项成本。

按照前面给大家分享的理念,本体在过去几年进行了一些实践,目前已取得一些成果,在供应链溯源、电子数据存证等方面与合作伙伴达成了合作。除此之外,本体也建立了分布式金融体系和其他数据或游戏类应用体系。本体分布式金融体系在建立一个快速、便捷、低价的ONT支付网络,另外在为支付搭建配套的分布式金融生态;本体游戏体系通过区块链保障用户游戏资产和数据,建立区块链数据和数字化资产交易协议。希望更多伙伴和我们合作。

回复

请输入你的评论!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