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or View

于盈,凤凰卫视高端访谈节目《领航者》的主持人和制片人,本科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又获得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公共政策系硕士学位。由她领衔的《领航者》每周日在凤凰卫视黄金时段播出,通过国际化和专业化的视野,对话全球经济、投资、科技、健康、教育领域的最强大脑,激发璀璨夺目的思想火花。

今年夏天最热门的综艺节目,一定是《乘风破浪的姐姐》,而乘风破浪,从来就是领航者们的本职和日常。在创业这条航路上,乘风破浪男女通用,无关性别。于盈,这位有着非凡经历的“凤凰女”,给人的第一印象从来不是艳光四射,高不可攀,而是彬彬有礼,情礼兼到。

她的人生充满了光荣与梦想,本可手提高保生活的少女从赴美那一刻开始,就仿佛在穿越太平洋的航线中做好了乘风破浪的心理建设,要在不留退路的决战中拥抱最大密度的青春。比起更多的人是因为年岁渐长,鼓点焦急,而她则是从未正式成年起就已经懂得,在乘风破浪这条路上,越早出发越好。

接着我用5天4夜的时间,观摩了《领航者》全部155期的节目。于盈长着一张大女主的脸,在访谈中,她总是能够从底层的原理出发去挖掘和探寻原委,手到擒来般地推动剧情的发展。今年是领航者开播第4年,她说话的音调变得更低,节奏拿得更稳,

比起那些容易灵魂出窍,自说自话的主持人,很明显她的每个谈笑风生都有所克制,每个字节都来自于深思熟虑之后的脱口而出。如果说这些都还可以是技巧,那么于盈最令人惊叹的风格则源自于她的经济学人体质,严谨的科学发展观让于盈的特殊性被极大地体现和发挥,使她无论在面对怎样位高权重,富可敌国的嘉宾时,都能够以淡泊名利的接近感去将他们身上的创新精神、批判精神、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盘托出。

我们整个社会也应以一种更包容的心态去看待这些在创新之路上不断试错、艰难前行的探索者,为成功者喝彩,对挫败者宽容

点击图片查看英文版

Red Ordinance系列腕表 Diesel
黑色斜肩短款上衣 Sei Carina Y
红色花朵胸针 Philosophy

以下这篇文章来自于凤凰卫视主持人于盈的公众号,原标题为《中国创新之路上的探索者》,柔宇科技的创始人刘自鸿先生也在自己的朋友圈里转发并评论了这条链接。

于盈和刘自鸿同为斯坦福校友,也都是自适应能力很强的那一类海归。他们与时代为伍,与自己为敌,竭尽全力地成为扭转所处行业青黄不接和萎靡不振的领航者,在蜚短流长此消彼长的不良风气中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永不止步的前进姿态,不仅让他们在同龄人和同类人中脱颖而出,也足以令那些嘲笑80后整段垮掉的人掩面缄默。

I

感恩我的工作,让我借着做《领航者》节目的机会,认识了许多走在全球科技发展最前沿的一批创新创业者,其中许多还成为了好朋友。最近和一些创业者闲聊,说到在中国做创业者真的不容易。这些科技行业的创业者普遍都是海归。海外留学生回国创业开始都比较单纯天真。但回国创业要面对很多挑战,被环境条件所迫不得不作出许多改变;也有些海归适应不了环境,水土不服,难有作为,有些慢慢就会被淘汰。”

创立一个公司,许多创业者都需要从零开始。从0到1的创新过程,从1到无穷的产业化过程都非常艰难。创业者和团队都是新人,去开拓一片新的蓝海,面临的最大一个挑战就是,如何执着地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又怎样让团队去信任你,愿意跟着你前行,让投资人信任你,为你投注。在遇到无数困难挫折时能坚持初心,因为相信而看到,因为相信而坚持,这说起来轻巧,其实真的很难做到。

很多创业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和体验,也需要做那个走到最前面的人,不得不去接受媒体的采访,争取打进各种人脉圈子。可能他们当中很多人的本性并不喜欢或擅长做这类事情,但是因为他们白手起家、一无所有,需要建立一定的知名度,让别人去信任他们和他们的团队,就不得不这么做。

中国的竞争环境非常激烈,当然也有其恶劣的一面。当一个公司或品牌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有很多竞争对手想要把你“打”下来。有些人还会想方设法抹黑你,甚至不惜造谣污蔑,用下三滥的手段。有些人会把你和你的产品抬得很高,当你的人设或者产品与大众预期不符的时候,就会跌落得很惨,底下往往是万丈深渊。

我常常也会看到身边的一些朋友受到竞争对手的攻击或者一些媒体的抹黑报道,甚至有人会威逼勒索。当然,你可以选择报警,但大多数的结果不过是给对方一个警告,或者也是通过媒体澄清事实真相。我们的社会至今还没有完善的媒体立法监管的法规制度,过低的造谣成本使这种恶劣情节愈演愈烈。所以,慢慢的,有些创业者只好选择低调从事或退居幕后,不希望抛头露面。

其实不只是崭露头角的创业者,就连是知名企业的大佬们,现在很多人也是选择往后退。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不愿当出头鸟。一般站出来的人,被说不是的比较多,而不出来说话的人反而会被视为低调做事,是埋头苦干的英雄。

II

但是反思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这种现象其实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其实大众都需要有榜样的力量。社会需要更多的成功者,通过自身创业成功的故事,吸引更多的后来者对科技、科学的兴趣,鼓动更多的人去承担一定的风险迈出创新创业的步伐,在社会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创业的环境氛围。否则成功者只是埋头苦干,就算企业做成功了,对本人和一小部分人来说带来了可观的效益,但对于整个社会而言,由此应该产生的外部效应并没有被最大化。

我之前在以色列采访了全球最顶尖的科学研究院之一的院长,他从事科学教育已有几十年。当他谈到如何吸引更多小朋友对于科学的兴趣时,他说,当你问小朋友以后想做什么的时候,他们通常想到的不是一种职业,而是想要成为谁,一般心目中都会有个特定的人,就是所谓的“榜样”和“英雄”。如果社会中没有他们可以去仰慕的对象的话,就很难吸引他们进入特定的领域,比如说科学技术。中国社会这种棒打出头鸟、不愿抛头露面、只做不说的文化,我觉得对创新创业的氛围其实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久经一些媒体虚假报道和竞争对手的恶意攻击后,也逼迫着很多创业者们快速地成长和成熟起来。也许在一开始他们会十分在意别人说自己的不好。但在经历了许多挫折后,很多人学会了把自己的心态放平和,开始告诉自己,别人爱怎么说随他们去,不要影响到自己,惹自己不痛快。自己专注于工作,把成绩做出来就行,练就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的心态。

III

我在采访这些创新领域的领航者时,也确实感受到他们那种无奈的心态。开始的时候有些高新科技离现实生活比较遥远,很少人可以做到因为相信而看见,而不是因为看见才相信。遗憾、有时甚至难堪的是,这些创新者有时不仅被社会舆论误解,就连同行中的许多人也会对他们抱以质疑的态度,甚至恶语相向。

我觉得很多中国人有一个缺点就是见不得别人好,容易眼红,不够包容大度。我很费解,为什么大家不能为走在前沿科技的创新人才喝彩呢?他们在开辟一条很不容易、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呀! 他们是一群勇敢的拓荒者,将会给人类带来崭新的认知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给人类带来巨大的进步。我有时也会想,像美国的埃隆·马斯克(Elon Musk)那种人如果在中国,会不会在取得成功之前就已经被唾液淹没了。

另一方面,我又为身边创业者朋友正在做的事情感到很振奋。新一代科技行业的创业者们感到自己正身处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因为全球正进入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高新科技时代。数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在起跑线时,就在一些领域的核心技术上与美国同步。而由于中国拥有巨大的人口带来的巨大的市场,加上对“变化”持拥抱态度,会驱动中国的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产业的创新应用,进入商业化阶段会走得更快。

这些创新创业的领航者们感到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不只是要赚钱,还希望代表中国站到世界的最前沿。而他们从第一天创业就开始思考全球市场,而不只是中国市场。所以,尽管他们创业维艰,都很辛苦,往往每天在办公室都是工作到12点的节奏,三餐基本在公司解决,手机邮件信息从早到晚不停,每天被各种各样的会议所包围,处于全天候紧绷和满负荷工作的状态,很多人也为事业牺牲了和家人相处、和朋友聚会以及运动锻炼这样的时间。但他们“认命”了,因为就现阶段来说,中国和世界科技进步的竞争异常激烈,你不这样做,别人很快就会赶上来。

IV

有一位创业者朋友跟我解释,他为何能在3年做出了外国公司9年才能做到的事情。他给我列举了一个公式:“3x365x16>9x260x8”,说如果三年每天工作16个小时,就可以超过9年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5天,每年放一个月假的外国公司所付出的时间。

我见到很多创业者充满了激情,热爱他们从事的领域,辛苦并快乐着。他们愿意长期投入研究,争取掌握核心技术,而不只是复制别人成功的模式。一些创业者开始崇尚独立思考,不愿做跟随者,而想做创新者和开拓者,希望给这个世界带来新的维度。他们同时很清楚,这是一个孤独的旅程,工作几乎成了生活的全部。

而且创业时期是处于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漫长时期,每天都充满挑战。创业者不能指望别人给你点灯,而是要把自己变为指引大家前行的那盏灯,所以只能快速地学习进化。而且在外国比较盛行的导师辅导机制,在中国也是比较少见的,所以创新创业之路漫漫其修远兮,需要中国的创业者们自己摸索前行。

思考企业下一阶段的发展,中国的创业者还面临不少挑战,比如说,创业者怎样才能从繁忙的日常杂物中抽身出来,搞清楚自己应该专注的领域以及认清长期来说对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是什么;如何可以更专注于他们所长,下放权力,请有不同专长能力的人来帮忙;在孤独的创业旅程中,如何寻找更多的共鸣者,找到脑力激荡和真心指出他们不足的对象和支持他们成长的网络。没有一个人是万能的,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类型人才的加入,除了技术层面,还要思考管理机制方面的问题和企业文化的问题。

对于创业者来说,练就强大的内心,拥有坚定信念和清醒的自我意识,认定自己要走的道路和发展的方向非常重要。我们整个社会也应以一种更包容的心态去看待这些在创新之路上不断试错、艰难前行的探索者,为成功者喝彩,对挫败者宽容!



CEO搜索引擎
扫码关注于盈公众号

1条评论

  1. 为什么Steve Jobs、Elon Musk这类真正的颠覆式创新者总是出现在美国?于盈的这篇文章值得思考。

回复

请输入你的评论!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