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说过,活着就是一切,活着就是胜利。

而这部分经验,却往往来自于濒死的体验。徐建军越来越确信丛林法则了,在商业社会里,他要保持生存。

久病成医,他们团队做出了国内最早的线下P2P。笑傲曲落,故事突然就转成了草莽龙蛇传。

徐建军说,可能是因为接触的人不多,他身边只有一个天才,就是他的投资人兼合伙人包海峰。在一起度过十年,他从包海峰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是对商业的理解、对苦难的承受力,甚至还有性格。

当金融业务开始慢慢有了起色,钱也足够支撑《行报》了。日子过得不那么逼仄,徐建军决定再次杀回来,重回媒体江湖。他还是报人徐建军。

拿着老包一大笔钱,徐建军和媒体圈精英们,创办了一份电子杂志。这一次,一出手就是全国级的,找到国内最好的一批写作者,选题也是天南海北。这份杂志质量极高,全国顶尖。老妖的名号传遍江湖。

那时候,他们总是整天整天地讨论选题,整顿酒的工夫,可能全都花在争论一个标题上。

徐建军要让自己时刻保持清醒,甚至冬天也都很少开空调,很少开灯。这是是他发起的一次对严肃内容的进攻,成功是执念。

没想到,总攻成了最后一次进攻。

临近媒体的顶峰了,却因为一些不可描述的原因,电子杂志半途夭折。

这是一次彻底的规训,丛林中藏着你不可能逾越的泥淖。一切来得让人一点脾气没有,学乖了,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

那时候,纸媒正在经历一个断崖式的下坠。报纸发行量逐年下降,街头的报摊像蒸发了一样,越来越少。

传媒行业越发斑驳了。谁谓河广,到底无法一苇杭之。

如今回看,徐建军说:「我没有经历过做媒体的巅峰,我在媒体里面没有巅峰期。」

在采访中,他说,到现在最大的遗憾,是没能把一份报纸做到最辉煌,可能以后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回复

请输入你的评论!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名字